感悟生活:吃用元气化谷气 - 非常财富


 第2891篇/感悟生活:吃用元气化谷气


    阿弥跟五台山弘愿老禅师说,《黄帝内经》讲,人吃饭就是用自己的元气去化谷气。吃饭是有定数的,吃的越多消耗的元气也就越大,要吃适量的饭,吃多有害无益。一个人化食物的元气,也是很有限的,吃清淡一点,吃得少一点,万不可吃得很饱,元气节约下来了,自然会活得很好很久长。

    人吃得多了,就是一种欲火,欲火焚身,是人心情焦虑和急躁的外在显现,这是伤身的。凡事都不可过、不可贪,过贪,就是欲火焚身,人就会焦虑、急躁、负面心理袭扰自己,连接过去的业障,生活变得越来越糟糕。吃饭与欲火,真的是这样吗?佛经是怎么说的?用佛道如何对治?

    弘愿老禅师:阿弥啊,‌饮食之道与心性修持‌是分不开的。你能体察饮食与心性之关联,实属难得。《黄帝内经》所言“人吃饭即用元气化谷气”之论,乃是揭示生命能量流转的至理。然佛法对此有更深层观照,饮食之事既可照见众生烦恼根源,亦能成为修持法门。

    饮食与业力相关联,是贪欲之火的对境显现‌。内经强调“食不过饱”实为养生根基,过食不仅耗损元气,更如你所言成为欲火外显。佛经《杂阿含经》有云:“若于饮食生贪着,此则名为热恼病”,饮食贪欲实为五蕴炽盛之相。众生执着色身滋养,反令本具清净心蒙尘,如《楞严经》所言“味乱妄心,转增渴爱”。

    阿弥啊,饮食修持有三重法要:持戒如护元气‌,禅观照破虚妄,中道智慧的践行‌。

    持戒如护元气‌。所谓“一生饮食有定数”,正合佛法“食存五观”之训。如“过午不食”非仅戒律,实为训练心不随境转。如一天坐着不动可效此精神,食前作念:“此食为疗形枯,不为纵口欲”,将饮食转化为护持正念的资粮。

    禅观照破虚妄‌。佛陀教导“食时当作服药想”,可辅以四念处观照:观身不净‌——思量食物入腹后成秽物,破除美味执着;观受是苦‌——觉知饱胀时的沉重滞碍,照见贪欲本质;观心无常‌——观察对食物的渴求刹那生灭;观法无我‌——彻见饮食过程皆因缘和合,无实性可得。

    中道智慧的践行‌。儒家讲“食无求饱”,道家言“虚其心实其腹”,佛法则超越两边。《维摩诘经》示现“于食等者于法亦等”,真正解脱者能“终日食而未曾食”。修者可取中道——

    量中取精‌:如内经主张“食饮有节”,七分饱足矣。‌质择清净‌:素食可减杀业,淡食能降欲火。时合自然‌:应季而食合天地气机,晨午饱暮时简。

    阿弥啊,要转饮食道为菩提道。‌《华严经》云“一切治生产业皆与实相不相违背”。饮食修持要——转贪着为供养‌:将饮食视为滋养菩提心的资粮,而非满足口腹之欲。——化业力为愿力‌:每食必发愿“为利众生愿成道”,使寻常食事具足功德。——借对境炼心性‌:于美味不生贪,于粗食不起嗔,于中味不落痴。

    阿弥啊,真正“节约元气”非仅少食,更在摄心归元。佛陀示现托钵乞食,正是破除我执的究竟法门。若能于举箸间常觉常照,饮食即是禅堂,饭碗可作蒲团。如此,则《黄帝内经》养生之道,自然与佛法解脱道相契无违。切记:降伏得口中三寸舌,便降得心中百万魔军。

    降伏得口中三寸舌,便降得心中百万魔军。天天念能量偈,稽首顶礼至尊诸圣为众生祈福:南无阿祖太上老君!阿弥陀佛!六时吉祥!阿观自在,日日好日!行善积德,越来越好!南无阿弥陀佛,一切变得越来越好!但愿一切如你所愿!摩诃般若波罗蜜多!阿观自在,菩提萨婆诃!阿观自在,南无观音观自在菩萨!南无观音观自在菩萨!………    

(李松阳2025公历0429《非常财富》 第02891篇 阿弥闻道第1051期)




非常财富榜人物

非常财富道

台内名人名僧

道商行遍天下

国学开示

大观园

非常财富道文学

五台山大世界

上善文化

网刊(珍藏版)

李作家道文学

五爷灵验司甘霖

文殊开智悟大千

朝台听荷心

非常财富自媒体

阿里 大鱼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