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790篇/愿力拉升幸福感 现在人人都可以做自媒体,曝光了很多鲜为人知的事情。过去从有限的媒介了解到一个人最多活120岁,现在爆出有人活了142岁,无疾而终。长寿又能无病善终,这就是难得的幸福感。绝大多数人都是得病死的,所以一个人没有大病就可以长寿。这位142岁的老寿星是怎么活到的?他发了一个大愿,靠愿力提升最大幸福感,活到最长寿,无疾而终,并往生极乐。他每天早上虔诚地拜大法,慢悠悠地念佛,向四至佛边拜边念,专心至诚,一做就是半个小时,天天如此,不曾间断! ...
第2789篇/少言多行旺运,如何弘道养正 贵人往往言少,他们专注耕耘,如同默默生长的大树,身上的风水自然旺盛。多说话的人,却常常招惹是非,犹如那聒噪的乌鸦,徒惹一身晦气。 闭嘴的鱼,不会被鱼钩勾住;学会止语,是一种高深的修养。能管住自己嘴巴的人,才是真正厉害的人。他们懂得言语如箭,易伤人亦伤己。与其口若悬河,不如静心做事,用行动证明自己的价值。 少说话,多做事,积福德。每一次的努力都像是在为人生的画布添上一抹色彩,积累...
第2788篇/为什么余生满眼都是你 两月前,2024年冬阿弥正式退休了,工龄42年,人生整一个甲子。阿弥基本完成了家族使命,余生就是行善积德念佛修禅,回归永久的故乡——弥陀净土,遇见观音观自在菩萨,见天见地见自己!阿弥也叫阿观自在,我在观自在,正在救回自己的慧命。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着慈悲的泪水,因为我对天地众生爱得深沉,我的余生满眼都是你——观音观自在菩萨,观音观自在与我同心一体;我余生满眼都是菩萨,一心都是菩萨。我要与你一起感应道...
第2787篇/刺激大脑变聪明大法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,我们都渴望拥有一个更加聪明的大脑,以应对生活中的各种机遇和挑战。人们普遍认为激发大脑潜能,可以使自己变得更聪明。比如:多思考,多挑战自己的思维。大脑就像肌肉一样,需要不断地锻炼才能变得更强壮。尝试解决复杂的问题、学习新的技能、阅读有深度的书籍,都能激发大脑的活力。保持好奇心是关键。对世界充满好奇,不断追求知识,会让大脑保持活跃状态。提出问题、探索新领域、与不同的人交流,都能拓宽思维的边界。学习新语言也是一个很好的方...
第2786篇/修行能减少偏见与歧视吗 偏见与歧视,宛如人心中的一片阴霾。修行,能否成为驱散这片阴霾的曙光?答案无疑是肯定的。修行如同一把锐利的刀,雕琢着人的认知境界,让人在自我完善的过程中,逐渐破除偏见,消除歧视。《金刚经》中有一名句“应无所住而生其心”,无所住,即是不为妄相和妄见所束缚,包括那些根深蒂固的偏见与歧视。而生其心,则是孕育圣贤之心,般若智慧之心,从根本上拔除妄见与歧视的根源。 我们的认知如同井底之蛙,常常局限于一方狭小的天空,这些...
第2785篇/用内观改变病人的心情 怎样开导病人的心情呢?用内观进行高维实践。人生病都是不良习性造成的,病人的心情一般都会很糟糕,让病人开心些,最好的办法就是内观自在。内观,要让自己的内在、自己的心不断地清理那些不干净的东西,自净其义,让自己的内在干净清净起来。内观,静如止水,你才能看到山光水色,如果心不平静,就什么都看不到。内观,要有恭敬心,只有生起对自己对般若智慧的恭敬心,才能打通彼此的通道,你只要有一点不恭敬就会有障碍,完全恭敬才能与高维关联起来。 &...
第2784篇/多闻第一阿难陀 阿难尊者是佛陀十大比丘弟子中的多闻第一!阿难尊者在当时的僧团中年龄最轻,相貌非常端严,有善良的心地,强记的智慧,肯帮助人,聪明而多闻,佛陀很喜欢他。佛陀常常单独向阿难说教,有一次,阿难遵照佛陀的指示,礼拜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,曾见阿弥陀佛大放慈光,他真是幸运的宠儿,他比别人更易受到佛光的庇护。 阿难是佛陀的侍者,他常常亲侍在佛陀的左右,并经常跟随佛陀到各地弘化,以这样的因缘,如大海似的佛法,完全流入阿难的心中。有一...
第2783篇/放下我执,达观自在 自我意识太强的人,往往过度关注自我,难以接受批评,缺乏同理心,决策独断专行,敏感多疑,有完美主义倾向,缺乏自信,等等。适度的自我意识有助于个体形成稳定的自我认同,促进心理健康发展;然而,当自我意识过强时,则可能引发一系列问题,影响个人的社交关系和成长与发展。 自我意识太强,也就是我执,我执是一种极坏的习气,它能毁掉人的慧命。一般人都会活在我执里,活在妄想之中、活在梦想和期望里,活在一种难以放下的执念里;我执是人...
第2782篇/美好的一天是守住自己的金山银山 一道青坡一头羊,每一个人都是带着自己的金山银山来的。为什么有的人一辈子贫困潦倒,连自己的口粮都赚不回来呢?就是被火克金了。有的人喜欢发脾气,尤其是有点钱就脾气更大了,好像谁都欠他的,经常发脾气,把自家的金山银山都发光了。有的人虽然不爱发火,但内心有火,笑里藏刀在背地里发暗火,这种人比当面发脾气的人更坏,他心里的火隐忍很深,怒杀人于风平浪静之时,同样会火克金,毁了自己命中的财库。 美好的一天,就是常修...
第2781篇/万事开心,随喜自在 做到万事开心,就要有随喜自在的深邃智慧。随喜,即见到他人好,见到他人行善或有所成就时,心生赞叹并随之而喜。这是一种培养自己善心、扩展自己心胸的修法。随喜,我们可以学习他人的优点,分享他人的喜悦,同时也能消除自己的嫉妒、贪婪等心理障碍。自在,则是一种很高的境界,意味着心灵自由、无有挂碍、无拘无束。达到自在境界的人,能够超越烦恼的束缚,以平和、开放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一切。随喜自在,便是在随喜他人时,自己也能达到自在、无碍的境界。 ...
第2780篇/打通跟父母的连接会怎样 父母就是天地,打不通跟父母的连接,就接不住宇宙给我们的能量。孔子孝经讲:孝悌之至,感通天地,通于神明,光于四海,无所不通。我们感恩、孝顺父母,就是跟天地对接能量,如果对父母没有感恩孝顺之心,这个人身上的护法就都散了,这时你就会心生恐怖,小则做恶梦,大则诸事不顺,灾厄加身。若能够对父母好,方有天助。 天一博士说,打通跟父母的连接,就接不住宇宙给我们的能量,给我们的善缘、给我们的好。他跟父亲和解之后,切切实实发...
第2779篇/男女之间最大的精神支柱是什么 男女之间最大的精神支柱是什么?不是信念就是信仰。信仰是最高的,比如信仰儒释道,信仰儒释道的人还不多,但有信念的人是很多的,比如普通人都信所谓的三观之正。最可怕的是那种什么都不信的人,他什么都不信,只会信他自己,自私自利之心就特别严重。 能够利己也利他的人,必有坚定的信念,能够完全利他的人,必有伟大崇高之信仰。如旷世奇才毛主席,为了解放全中国,全心全意为人们服务,可以牺牲自己的一切,在所不惜!杨开慧和毛...
第2778篇/生如夏花贵在静养吗 一位105岁的国医大师说,人想百年安康,有一个精神寄托很重要,他如果是60岁退休,就没有后面的好身体,他身为中央保健医生,92岁仍然坚持上班。一切药物都不能代替运动,运动却可以代替很多药物,他坚持自己买菜、做饭、多走动,气血循环好,就不容易生病。什么都吃些,什么都别多吃,他自己年龄大后,则以素淡为主。保持平和心态,也就是养心才能养生。他做事胸怀大度,不大计较,能做到就做到,做不到不强求。保持一份坦然、心安、善良的心态去做每一件事情。&n...
第2777篇/持戒第一优波离 优波离尊者是佛陀弟子之中的持戒第一!优波离还没有皈依佛陀以前,是出生在首陀罗种姓的族中,他本是理发匠,靠着替人剃除须发,维持生活。虽然优波离是一个理发匠,但他心地纯良,本性忠厚,故能得到刹帝利的释迦王族的信任,让他在王宫为跋提王子等理发。 跋提王子因见优波离工作细心,很是喜欢他,优波离对跋提王子也很尊敬。当初,佛陀成道后回到故乡迦毗罗卫城的时候,跋提王子等因为给佛陀德慧的感召,都毅然地舍弃...
第2776篇/这样起心动念,可以培养自信力 你布施须弥山一样大的财富,不如人家法施一善之念;你真心念六字洪名,起心动念具足信愿行,也可以往生。一位助念者,梦中得到弥陀再来的善道大师给他的梦这样说:有两位往生者没有文化,平时喜欢念六字洪名。其中有一位老人一天只念十声,然后往生了。其在临终前助念者助念并做了回向,神奇的事情发生了,不久往生者就回来报喜来了。助念者曾经对往生者说,你往生后问问我们这样修行有什么地方需要纠正的呢?不要误导终生。 ...
第2775篇/恬淡虚无,真气从之 在物欲横流的世界里,人很容易迷失自己,而我们要做的就是回归本心,明心见性,找到自己的初心。回归本心,就是要放下内心的执念,看淡一切。在这个喧嚣的尘世中,人们常常背负着太多的包袱,根植于物欲的深壑中,追逐着名利与物质的丰盈。当我们的眼睛只盯着物质看,内心也会变得浮躁、焦虑。 其实,我们生活中大部分的烦恼都源自于对物质的贪恋,想要的越多,束缚就越多。人之所以痛苦,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。把物质看淡一些,把名利看淡一点,...
第2774篇/积极情绪从何而来 在生活中,我们常常会遇到各种挑战和困难,这些困境可能会让我们感到沮丧、焦虑和不安。然而,积极的情绪可以帮助我们摆脱这些负面情绪,让我们更加乐观、自信和坚强。 积极的情绪包括喜悦、感激、宁静、专念、冥想、兴趣、希望、自豪、逗趣、激励、敬畏、爱等等。这些情绪不仅让我们感觉良好,而且能给我们带来切实的积极影响,可以很好地改变人生状态。 如何创造积极情绪呢?...
第2773篇/爱到最后全凭良心吗 爱情,就像春夏秋冬一样,春天的爱情浪漫奔放,冬天的爱情苍白宁静。所以人爱到最后全凭善良和良心。在人的一生中,你可以找到一位并不爱你的人,但一定要找到一位善良有良心,能担当的人。其实担当就是爱的大义,爱很复杂,爱情也好,亲情也罢,婚姻家庭都有爱,家庭已经不再是卿卿我我,而是家族传承的大爱。 在爱情的季节里,我们或许会遇到风雨交加,也可能会迎来晴空万里。但无论何种境遇,那份基于善良与良心的担...
第2772篇/超越自己:起于心,止于音 一个人提升自己,从强大内心开始,只有超越自己,才能遇见本性自在的自己。见天地、见自己,起于心,止于音。心为般若心,观音观自在,即观照反闻自在之音,宇宙最强音就是嗡阿吽三字明,它是充满宇宙和生命的根本发音。众生的一切苦厄,灾病,烦恼,贪嗔痴皆起于心,通过反闻观音于嗡阿吽,净化身口意,一切转变为慈悲、智慧、功德和菩提。 法界是从起心动念来的,无心胜有心,一切都可以反闻观照,空而不空;一切闻什么来什么,观什么是...
第2771篇/年年花相似,岁岁人不同 年年花相似,岁岁人不同;人生易老,时光易逝,岁月无常。慢品人间烟火色,闲观万事岁月长。我们总在不经意间,被岁月的洪流轻轻推搡着前行,每一刻的驻足回望,都是对过往云烟的温柔致敬。年年花相似,它们以不变的姿态绽放于四季轮回之中,仿佛是时间的守望者,静静地诉说着生命的坚韧与美丽。而岁岁人不同,我们在岁月的雕琢下,逐渐褪去了青涩,增添了成熟与从容,每一次微笑背后,都藏着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感悟。 慢品人间烟火色,这不...
第2770篇/天眼第一阿那律 阿那律尊者是佛陀比丘弟子的天眼第一!阿那律长得很英俊,没有出家时就有很多王族的少女希望嫁给他,但阿那律却不易为爱情女色动心。出家以后,遇到年轻美丽的少女,仍然不会动心。阿那律不为爱欲所迷的美名令人敬仰。 阿那律从清晨到黄昏,从黑暗又到天明,他都用功办道,绝不睡眠,经过一段时间,阿那律的眼睛坏了。佛陀很挂念,有一天佛陀找到阿那律,告诉他道: “阿那律!修...
第2769篇/放下那个小黑点儿,你才能走出当前的困境 阿弥问弘愿禅师:怎么开导自己走出当前的困境呢?弘愿禅师说,自救者天助,当一个人步入人生低谷、进入困境,说明自己的福报不够了,福报不够,就需要积极培养福报。福报从哪里来?当然是布施和供养。布施和供养跟你具有多少物质没有关系,重要的是你的心,心的布施和供养。大自然含藏的一切物质你都可以上供诸佛菩萨、下施六道众生。一切不为我所有,但为我所用。怎么供?怎样施?用你的观想力,观想把世间一切美好的东西都供出来、施出来,这是心的力...
第2768篇/一句口头禅,改变负面情绪 一位千万富婆说,因为这些年中国人口出生率下降,幼儿园关门潮,她赶上了第一批。幼教十年,不是回到了起点,而是连锁幼儿园悲惨收场,回到了解放前。不仅投资没有收回来,还外欠数百万。她曾经是一个农村姑娘,艰难地走进省城,有车有房有事业,她用了整整20年,中产返贫负债累累,她仅仅用了6年时间。 她一度消沉阴着个脸,陷入了负面情绪的焦虑漩涡中不能自拔。一次,她偶遇到一位修行人跟她招呼说:“菩萨保佑!菩萨保佑!”她顿时...
第2767篇/认识自己必须改变心性吗 真正认识自己是很难的,很多人一辈子不能认识自己,因为没有改变自己的心性,没能遇见自己。认识自己的正确方法是修行,修行的核心是化性,儒家修行是修身养性,道家修行是练身化性,佛家叫明心见性。认识自己必须改变心性,也就是化性,改变习性,化掉习性。 所谓习性其实就是与生俱来的业力习惯,就是心魔,就是鬼,爱抽烟的人身上趴着个烟鬼,爱喝酒的人身上趴着个酒鬼,爱赌博的人身上趴着个赌鬼,爱女人的身上趴着个色鬼。人很多时候是...
第2766篇/怎样让自己开心不压抑 怎样让自己开心起来不压抑呢?这就要弄清楚其中的危害,提高认知度,提起觉知才能开心不压抑。你在怒的时候,在急的时候,气则上,上头嘛!你在思的时候,气就结,你总是想法很多,就会胡思乱想,越乱想越堵得慌,压抑不开心了!心里不舒服,就会慢慢变成身体不舒服,心痛,也会身体痛。起因就是起心动念了,思虑太多了,你的气就往上涌,哪怕本来是个好事情,也会变成不好的事情。为什么人要笑,因为笑则气散,人笑的时候,什么都没有了,气散了...
第2765篇/生命几何?人为什么要活着 生命几何?人为什么活着?最好的答案是,行善积德,传递福业薪火。《张老师谈国学智慧》说,他的外祖母在解放初期,在上海的闸北开了一个诊所,当时很多人吃不上饭,付不了医药费,但外婆照样给他们治病,分文不取,有口皆碑。而他的母亲有许多为善不为人知的好事,母亲在70年代早期,令人难以忘记的十年浩劫还没有结束,其父亲被打成右派,但他的母亲依然积攒粮票,给缺营养得病的一些非亲非故的人用,他家四个男孩,都是长身体的时候,他家也不够吃,但遇到救急的...
第2764篇/全面提升自己听听过来人怎么说 人想活得好,全面提升自己,要靠心智的成熟,听听一位阅历丰富的过来人怎么说:人家退休金2千的也活,1千的也活,5千的也活,2万的也活,你看是什么质量,你活的是精神质量,那你跟钱没有关系,你要的是享受的质量,那你多少也不够用。所以人呐,最好排除一切的外来干扰,活好自己就行。退休你要有事情做,你还要有几个知己,不过年龄大了,主要是不要生气,气滞血瘀,就是血气都堵啊,故要尽可能不生气、少生气,在几个人群里待着,如果遇到了不合适的人,会...
第2763篇/头陀第一大迦叶 大迦叶尊者是佛陀弟子中的头陀第一!头陀就是修习苦行的意思,凡是修苦行的人要选择空闲的地方,过托钵乞食的生活,一日一餐,常坐树下思维,在露地静坐,穿着粪扫衣,住于坟墓之处。修学头陀苦行的人就是要过这样简单的生活,也是清净的生活。大迦叶尊者过着舍富乞贫的托钵生活,有一次,他在王舍城行化的途中,见到一位贫困的老母,穷得衣不遮体,食不解饥,卧在街巷阴暗的地方,大迦叶尊者很怜愍她,就向她行乞说道: “老母!我看你穷苦的情形,...
第2762篇/欲望越少,思维越强 烦恼是无常的,快乐也是无常的。烦恼和快乐就像天上的一朵云,今天在明天就不在了。你能天天烦恼或天天快乐吗?不会。快乐和烦恼是一种情绪有起一定有落,人的生死在无常里面,烦恼和快乐也在无常里面。你认识到无常就可以了,认识到烦恼和快乐都是暂时的,你懂得了无常,就会增强你的思维能力,学会观当下无常,观当下烦恼,观当下快乐,觉知无常,随缘放下就好。 人的欲望能消灭吗?不是消灭欲望,是拿掉一个“我”,忘我而无我,只要没有我,...
第2761篇/你是光,提起觉知,连接潜意识中的自己 一个人有两个自己,一个是肉体的小我,也是成住坏空的假我;一个是有自在光的大我,不生不灭的真我,或者叫本我,或者叫如来。见天地见自己,这个见自己,用催眠的话说就是连接潜意识中的自己。这个自己,就是光,内在的光,提高人的认知最高境界,提起觉知,才能观到觉见,合光照见自己。只因为无觉知,我们陷入妄想和执着中。 比如,我们念佛观自己,心脑合一觉知当下,才能忘我而无我,这时我们看到的不是外在的光,而是内...